宏观对冲是什么意思

  • 中国有宏观对冲基金吗

    对冲基金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概有几个特点。
    1.都有钱人参与,高净值人群,不能是谁的钱都要,最低也得100万才能买
    2.运作方,要自己投入一部分钱投入自己的基金
    3.基金不能随便取出来,比如锁定期1年,要拿回钱,必须得约定周期时间
    4.丰富的投资品种,涉及各个市场,采取各种衍生品投资,刺激,多种投资策略
    5.对冲基金有年费率,大部分还跟投资者分成。比如管理费2%必须收,再谈个收益37分账
    6.对冲基金会采用金融,放大自己的资金规模
    凡事有以上特征的都可以叫做对冲基金了,广义上是可以这么定义。而狭义上的对冲基金就是指用对冲策略的基金而已。
    这种基金中国是有的,但是也只有私募基金才可能有这种交易方式。

  • 宏观对冲策略怎么做

    所谓的对冲交易是指像我要投资网一样,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而相关的定义为:用相关系数来计量的两个或几个随机变量协同变化的程度,当变量间呈现同一方向的变化趋势时称为正相关,反之则称为负相关。

  • 宏观对冲和量化对冲有哪些区别

    量化对冲策略通过程序化交易分散投资,通过对冲工具控制风险,持续获得稳健收益。从投资原理角度是相对理想的投资策略。但目前股指受限的现实情况,却会导致量化对冲基金实际表现与理论存在差距,具体而言:
    1、交易工具的缺失导致对冲不完全,例如小盘股对冲工具的缺失使得市场中性策略在2014年末出现净值的剧烈波动;
    2、交易策略突破了严格对冲的原理。例如基金经理加入对市场机会的主观择时或趋势判断,未严格执行100%对冲,留有一定的风险敞口;
    3、模型实现层面或有缺陷。如编程语言、计算机硬件、数据处理等技术问题影响量化对冲策略的实现效果;
    4、策略的执行可能受到监管政策、交易品种流动性和负基差等限制。

  • 对冲基金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一、对冲基金的盈利模式(运作):1、最初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2、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几只优质股,同时卖空该行业中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二、对冲基金常用的投资策略:现时,对冲基金常用的投资策略多达20多种,其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长短仓,即同时买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净长仓或净短仓;
    2、市场中性,即同时买入股价偏低及沽出股价偏高的股票;
    3、可换股套戥,即买入价格偏低的可换股,同时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4、环球宏观,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经济金融体系,按政经事件及主要趋势买卖;
    5、管理,即持有各种衍生工具长短仓。
    二、对冲基金的最经典的两种投资策略是短置和贷杠。
    1、短置,即买进股票作为短期投资,就是把短期内购进的股票先抛售,然后在其股价下跌的时候再将其买回来赚取差价。短置者几乎总是借别人的股票来短置。2、长置指的是自己买进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在熊市中采取短置策略最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赌错了股市方向,则必须花大钱将升值的股票买回,吃进损失。短置此投资策略由于风险高企,一般的投资者都不采用。
    3、贷杠在金融界有多重含义,其英文单词的最基本意思是作用,通常情况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贷手段使自己的资本基础扩大。

  • 对冲什么意思?

    一般对冲是同时进行两笔行情相关、方向相反、数量相当、盈亏相抵的交易。在合约市场,买入相同数量方向不同的头寸,当方向确定后,平仓掉反方向头寸,保留正方向获取盈利。

  • 对冲的意义是什么

    中对冲是什么意思?如何操作?
    1.对冲交易定义
    对冲交易是指在期权远期等市场上同时买入和卖出一笔数量相同,品种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和约,以达到套利或规避风险等目的。
    参考资料:
    微观的来说对冲就是一种操作手段,简单来说就是一买一卖,比如在市场上买入3月份的大豆合约的同时卖出4月份的大豆合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规避市场波动的风险,,或者你未来要卖出一批货物,那你可以买入货物登量的以对冲现货市场波动的风险,这也就是所谓的套期保值。
    范围再扩大点的话,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个人认为保险其实也可看作一种对冲,对冲你生活或者财产方面的损失。
    我认为对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利润,而是为了减少由于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目的就是为了保值.其成本只是购买的手续费用,这同价格波动产生风险造成的损失相比是小很多了.所以对冲是很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2.对冲分类
    本意是一种双向操作。经济上的对冲都是为了达到保值的目的。进出口贸易中的对冲是指进出口商为避免外币升值所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在汇市上购买外币,购买数量与其进口 商品需要支付的外币等值;上的对冲对冲是指客户买进(卖出)合约以后,在卖出(买进)一个与原来品种数额交割月份都相同的合约来抵消交收现货的行为,它的要点是月份相同,方向相反,数量相同。
    3.什么是“对冲(hedging)”,为什么要对冲?
    “对冲”又被译作“套期保值”、“护盘”、“扶盘”、“顶险”、“对冲”、“套头交易”等。早期的对冲是指“通过在市场做一手与现货市场商品种类、数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之合约交易来抵消现货市场交易中所存价格风险的交易方式”(刘鸿儒主编,1995)。
    早期的对冲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于农产品市场和市场 。套期保值者(hedger)一般都是实际生产者和消费者,或拥有商品将来出售者,或将来需要购进商品者,或拥有债权将来要收款者,或负人债务将来要偿还者,等等。
    这些人都面临着因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对冲是为回避风险而做的一种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风险用或期权等形式回避掉(转嫁出去),从而使自己的资产组合中没有敞口风险。
    比如,一家法国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个月后要出口一批汽车到美国,将收到100万美元,但他不知道三个月以后美元对法郎的汇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将蒙受损失。为避免风险,可以采取在市场上卖空同等数额的美元(三个月以后交款),即锁定汇率,从而避免汇率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对冲既可以卖空,又可以买空。
    如果你已经拥有一种资产并准备将来把它卖掉,你就可以用卖空这种资产来锁定价格。如果你将来要买一种资产,并担心这种资产涨价,你就可以现在就买这种资产的。
    由于这里问题的实质是价格与将来到期时现货价格之差,所以谁也不会真正交割这种资产,所要交割的就是价格与到期时现货价格之差。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该资产的买卖是买空与卖空。
    那么什么是对冲基金的“对冲“?不妨举出对冲基金的鼻祖Jones的例子。Jones悟出对冲是一种市场中性的战略,通过对低估证券做多头和对其它做空头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将投资资本放大倍数,并使得有限的资源可以进行大笔买卖。
    当时,市场上广泛运用的两种投资工具是卖空和效应。Jones将这两种投资工具组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新的投资体系。他将股票投资中的风险分为两类:来自个股选择的风险和来自整个市场的风险,并试图将这两种风险分隔开。他将一部分资产用来维持一篮子的被卖空的股票,以此作为冲销市场总体水平下降的手段。在将市场风险控制到一定限度的前提下,同时利用效应来放大他从个股选择中获得的利润,策略是,买进特定的股票作多头,再卖空另外一些股票。
    通过买进那些“价值低估”的股票并卖空那些“价值高估”的股票,就可以期望不论市场的行情如何,都可从中获得利润。因此,Jones基金的投资组合被分割成性质相反的两部分:一部分股票在市场看涨时获利,另一部分则在市场下跌时获利。
    这就是“对冲基金”的“对冲”手法。尽管Jones认为股票选择比看准市场时机更为重要,他还是根据他对市场行情的预测增加或减少投资组合的净敞口风险。由于股价的长期走势是上涨的,Jones投资总的说来是“净多头”。
    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权以后会怎么样?
    不妨再举个例子。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现价为150元,估计月底可升值至170元。传统的做法是投资该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获利20元,则利润与成本的比例为13.3%。但如果用期权,可以仅用每股5元(现股价)的保证金买入某公司本月市场价为150元的认购期权,如果月底该公司的股价升至170元,每股帐面可赚20元,减去保证金所付出的5元,净赚15元(为简便计,未算手续费),即以每股5元的成本获利15元,利润与成本的比率为300%,如果当初用150元去作期权投资,这时赚的就不是20元,而是惊人的4500元了。
    可见,如果适当地运用衍生工具,只需以较低成本就可以获取较多利润,就象物理学中的原理,在远离支点的作用点以较小的力举起十分靠近支点的重物。金融学家将之称为效应。这种情况下,假如说不是为了避险(也就是实际上不对冲),而纯粹是作市场的方向,并且运用来进行赌注,一旦做对了,当然能获暴利,不过风险也极大,一旦失手损失也呈效应放大。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用自有资金22亿美元作抵押,贷款1250亿美元,其总资产1200多亿美元,它所持有的金融产品涉及的各种有价证券的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倍数达56.8,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风险就可遭灭顶之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