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婚礼随份子,有些是红包,有些是写账,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约定俗成的随份子习俗,让我觉得婚礼的红包就是应该这样随,直到我后来读书工作来了沈阳,参加第一场沈阳人的婚礼,在门口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管账先生”,一打听,才知道,沈阳人婚礼随份子是在门口或者餐桌上领一个红包,把自己的份子钱包进去,等新郎新娘敬酒时,把红包亲自交给两位新人。
感受这种差异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身边的沈阳人去鞍山参加婚礼,也遇到过类似的尴尬,很多人回来都吐槽,鞍山人随礼太简单粗暴,有点适应不了。事实上,随礼写账也并非鞍山人的专利,我了解,在辽宁其他城市也有这样的风俗,但具体哪有哪没有,就不太清楚了。(欢迎其它网友补充)
结婚接亲怎么发红包
中国传统婚礼在礼节上要注意得多了.好多步骤的,少了哪节都会让女方家里觉得不太好. 首先你们要结婚时,男方的父母要一起去女方家里商量,定日子,选方式,等等.等确定下来后,还要过彩礼. 过彩礼时除了当地的风俗以外,男方就要给红包,这红包才是真正的彩礼.多少钱按事先商量好的给.富裕的多给点,不太富裕的少给点,没有规定的.而且男方过彩礼时的被子等等都有两元钱在里面,还有家里的柜子,床.枕头等等都要有两块钱(还有糖,被子里只放钱.)供典礼后,女方家里的兄弟们翻箱倒柜,是图吉利的(不许女孩翻的) 饭后结婚那天,男方到女方家迎娶的时候要带很多个红包.小的要几十个的都有,里面装些两块的,因为女方家里会很多让你想不到的"刁难者"让你出"血"所以嘛!!呵呵呵,懂了吧?女方父母会准备红包给女婿. 离开女方家,到典礼的酒店时,男方母亲会准备一个红凳子(一般的凳子,铺上红纸就行)让儿媳妇下车,这时就要一个红包,不见红包女方是不下车的,(一般没规定多少钱,要是男方兄弟太多,而女方又太爱给自己争家产的时候,给的太少的话,可能也会有不下车的情况,不过这是极少极少数的)到酒店后,女方会先到房间整理自己,那时女方要准备一个红包,多少都行,至少要十块钱,因为会有长辈给梳头(象征性的)这个不用给红包,还有就是南方会有个妹妹给嫂子端洗脸水,洗脸(象征性的)这时就要给妹妹红包. 正式典礼时,男方父母要给红包,是单数.这是有讲究的.是说新娘是千里挑一还是万里挑一的好姑娘好儿媳.所以要加上个一块的,我结婚时是100001,现在条件好了一般都是这个数,在农村1001的多,但条件充裕的都是万里挑一.(这一万零一是父母两个加起来的数字:一个5000一个5001)然后是男方直系的长辈(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这些是人家的心意随便多少的.最后就是在酒桌上,女方为男方敬酒时,男方的直系长辈都要给红包,(如姑姑,姑父,叔叔,姨妈等等,就是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夫妻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最后,还要男方给女方的弟弟准备一个开箱红包,因为这箱子很重要.里面是你男方过彩礼时给女方买的衣服还有双方父母给的压箱子钱.这个钱一般是女方家给多少,男方家要翻倍的给然后锁上,钥匙交给女方的弟弟保管,等典礼时带上,然后就是男方给女方的弟弟一个红包,不给红包,弟弟是不给钥匙的.到此红包完全结束.麻烦吧!!! 但是传统西式婚礼就不会这么烦琐.因为西式婚礼是见证的,在教堂由女方父亲将女儿交给女婿,请神父诵经等等,交换戒指,亲吻就OK了一个红包不要.只要在结婚前按照中国传统过下彩礼就行了.并且全过程要保持安静,因为教堂很神圣,婚礼也很神圣,很严肃的,只有神父允许双方亲吻后才可以有声音,才会热闹起来. 中西结合的婚礼,就除了不去教堂不请神父外,将前两种加起来就行了.这种既神圣又热闹.。
请广东省惠州市的客家人结婚有什么习俗》
婚礼之行,新郎要按时辰去接新娘,带一个小男孩子去叫“压轿”,即使是自由恋爱的也须找个伐柯人同行。这时候的新郎,身上不能带钥匙、指甲剪等“铁器”。婚嫁的风俗对新郎要求未几,对新娘的要求就多了:在出嫁确当日,新娘不能吃外家的饭,表示不吃两家饭(从一而终);走出家门到上轿,是绝对不能回头看的,这时候能哭出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安慰;上轿之前,新娘的兄弟姐妹还要进行“抽姊妹带”的典礼;新娘的衣服上别上缝衣针(利器),表示“利是”;做母亲的会让女儿反穿亵服,据说这是表示忠诚于爱情毫不“反骨”;新娘下了轿,必需由有品德、多子的妇女扶着新娘进洞房,叫做“牵新娘”,经由大门时,新娘还必需跨过燃烧的秆火避邪;假如这时新娘已经怀孕,还要叫人扛着一架梯子跟随,这也有一个叫法“时来运来,娶个老婆带梯来”,客家话中“梯”、“胎”同音,意为上梯步步高;迎回新娘的时候,公公婆婆要回避,等星星亮了或第二天才可以相见;喜宴上,新娘最大,因此宴席上的鸡头是不能吃的,由于那是“凤头”;假如宾客不小心打破了碗,主家会很小心地把碎片逐一拾起,用红纸包好放到厨房里去,主家的白叟不求全宾客,就算宽容了。增补一点:新娘的嫁奁里,一定会有两条甘蔗,表示双双对对、甜甜美蜜、从头到尾,新娘在上轿前,要坐在一个土话叫“母栏”的很大的竹盆里面,由一个“梳妆新娘的”妇女主持进行打扮梳妆。据说跨进竹盆时,知道自己从此离开生已养已的家,成为另一家的人,一刹那心情的滋味,至今无法表达。“梳妆新娘的”一边梳妆一边还要说吉利的话,当年大漠看自己的新娘坐着梳妆的时候,太兴奋了,那词却顾不上记。只知道她念一梳梳到尾,夫妻什么什么有头有尾确当真样子容貌很好玩。梳妆完毕,大家一涌而上包“上轿钱”给新娘,上轿的时候,由“梳妆新娘的”执一个米筛,象伞似的开在新娘头上,里边放着新娘袋,袋子装满了青青的“长命草”,其中意义,不问可知。
农村长辈去接亲有什么礼节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也在也有变动,也有:肉(2X斤);面条(双数);红糖(双数);糖果饼干一类的四彩礼)。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数(一般6台、8台、10台~~~~)。
1.一般合肥这边男方上门接新娘是下午(注意:当然也有上午接亲和中午是正宴的,这一般主要是考虑到有些亲友远道而来,好方便下午有时间返回,如果不想留宿的话)
2.午饭过一会就出发(时间上最好带个半,1点半,2点半,寓意是找个伴的意思。)另外:其实合肥也有许多人出发是带8的,1:18、2:08等。
各地结婚习俗中有哪些陋习?
结婚本是一件热闹、喜庆的事。女孩子梦想中的婚礼无外乎穿着美美的婚纱,站在人群中间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在这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来一张大合照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但很多地方对于结婚传统各有不同,特别是农村有很多流传下来的规矩,我国民族传统众多,各地方风土人情流传下来的习俗各不一样。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追求新奇的年轻人也会举办比较有创意的婚礼,但在村里,老一辈留下来的习俗不能完成难免惹人闲话。
许多老人也希望遵照传统,一般为表孝顺,尊重老人,不少年轻人也会选择回村里举办传统婚礼。
传统不该被摒弃,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越来越多习俗都改进不少,如今许多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在进行传统抢新娘、闹洞房等环节时往往会适当把握分寸,让婚礼顺利进行,尽量给新郎新娘留最美好的回忆。
漳州那边女的出嫁有什么风俗?
古时,漳州的婚嫁基本按传统的“六礼”进行。曾任漳州知州的朱熹主张删简古礼,清代漳州宿儒蔡世远谓“吾闽昏(婚)礼由纳采、纳币、请期而亲迎”。可见其时已将六礼中的“问名”并入“纳采”之中,并将“纳吉”与“纳征”合而为“纳币”。据蔡氏所辑《朱子家礼》,婚礼的程序为:“将昏,主人告于祠堂,遂以酒醮其子而诫之,子受酒跪听训诫……”此当为诗书之家所设。民间嫁娶较侧重于物质形式,礼俗极繁复,而且地区差别很大。
议婚相当于古代的“纳采”和“问名”。旧时,漳州的婚姻极重媒妁,“虽世契,非媒妁不相缔结”。媒人是议婚阶段的关键人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