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保时捷:一个人,多款经典车型
费迪南德·保时捷是一个汽车设计大师,他设计了全球第一辆保时捷、奔驰早期最牛的赛车SSK,以及二战时德军大杀器虎式坦克。这些不同次元的产品,居然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他设计过的车型有几十款,但要论销量和影响力,非甲壳虫莫属。甲壳虫不但是大众汽车的最大爆款,也帮大众在欧美世界打响了名号,是大众全球化的开端。
今年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元年,嘉宾商学也成立了全球化社群灯塔社,赋能中国企业出海、成为全球公司。那么大众是怎么实现全球化进程的呢?今天我就从大众的甲壳虫讲起,一款车型闯天下。
别看今天的大众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车企,其实在欧洲汽车圈,他是个晚辈。1883年奔驰成立,1890年标志成立,1899年霍希成立,之后10多年又出现了奥迪、罗孚、奥斯汀、宝马,而大众直到1938年才正式成立,是欧洲最年轻的汽车品牌之一。
问题来了,为什么大众出现得这么晚,反而成了欧洲第一?这就是历史的一段机缘了。
说回开头提到的费迪南德·保时捷。他是奔驰的王牌设计师,是奔驰跑车之父。但他一直都想做一款普通人能买得起的小型车。这点我在英国汽车系列讲过,汽车最开始都是服务贵族的,普通人买不起。当时的德国也一样,费迪南德给奔驰设计的小型车都被毙了。这也能理解,你让LV出一款千八百块的包,他肯定也不干,这会破坏品牌形象。
1929年费迪南德离开奔驰,之后他成立自己的公司叫:保时捷,但只帮大车企做设计,自己不造车,原因很简单,我们现在能看到想造车要烧很多钱的,他没钱。所以他造小型车的梦想,还得放一放。
直到1933年,有一个人出现了,他叫希特勒。希特勒1933年上台,当时的德国经济危机重重。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背负着沉重的战争赔款,再加上全球大萧条,让德国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银行破产、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民众迷茫又绝望。
希特勒上台后,提出一系列经济复苏计划,其中就包括国民汽车项目。他要打造一款平价的国民轿车,要能装下一家五口,但价格不能超过1000马克,当时德国人均年薪在2000马克左右,6个月工资买1台车,相当亲民。
听到这个计划,费迪南德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亲手给希特勒画了11张草图,其中就有“甲壳虫”,希特勒还是蛮满意的,就把国民轿车的设计交给了他。
有了这段机缘,费迪南德的小型车梦想终于见到曙光了。
1935年,代号为VW3的样车诞生,经过2年多的测试和完善,到1938年,希特勒下令建厂,开始量产。这座厂的名字非常直白,不是要造普罗大众都买得起的车吗?就叫大众吧。
而这款车一开始并不叫甲壳虫,就叫大众(德语Volkswagen),是一家美国的杂志报道时,说这辆车像“一只可爱的小甲壳虫”,所以“甲壳虫”只是别人给起的外号。
就在费迪南德要大干一番的时候,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当时大众工厂刚进入正轨,只造出来210辆甲壳虫。炮声一响,整个德国的汽车产业都被绑到了战车上。
宝马造起了飞机引擎,迈巴赫造起了坦克发动机,大众也被征调,为德军生产军用越野车。
据记载,整个战争期间,大众一共产了5.2万辆VW82和1.4万辆VW166,而且这些战车是由大量战俘生产的。1998年大众承认,二战期间曾奴役15000名战俘。
二战后,希特勒自杀,费迪南德入狱,德国被分区占领,大众也被视为一个“政治产物”,被英国接管。
这是大众的至暗时刻,却也是他否极泰来、触底反弹的开始。
二战让欧洲各国都见识到了甲壳虫的魅力,英国又缺少平民款车型。1945年9月1日,英军总部下令,要大众生产2万辆甲壳虫,这笔大单不但帮大众续了一命,还让他打入英国市场。
1949年,德国重获自治权,大众汽车也回到德国的怀抱。
战后的欧洲经济凋敝,便宜又耐用的甲壳虫正好满足市场需求,彻底卖爆了。
1951年,甲壳虫年销售量就超过6万台,到1956年,更是超过15万台,而且要排队4个月才能提车。
占领欧洲后,到60年代,甲壳虫又攻下美国。
当时美国已经是车轮上的国家了,基本家家有车。所以接下来美国人需要的是什么呢?显然,是“家庭的第二辆车”。第一辆是男主人开,一般会买、通用的大皮卡或者大型轿车、越野车,这也是美国的主流需求;第二台车一般是给女主人买的,不需要多强悍的性能,价格实惠、好操控,如果再漂亮可爱一点,就完美了。
话说到这,就差报甲壳虫的身份证了。当时甲壳虫定价不到1500美元,只有普通美国轿车的一半左右,于是它又又又卖爆了,在美国年销量一度达到20万。
迪士尼甚至以甲壳虫为主角拍了部电影,叫《The Love Bug》,甲壳虫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到1972年2月17日,甲壳虫总产量达到15007034台,超越福特T型车,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车型。
大众凭借这款神车,在70年代迅速崛起,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车企。
在消费界有一个真理,就是任何一个品牌,都必须有自己的王牌产品,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单品”。怎么才能做出大单品?在我看来,首先你要能满足“大需求”。皮实耐用、经济实惠的甲壳虫,满足的是最广大群众的代步需求,还有比这更大的吗?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出现过卡罗拉、轩逸、朗逸、捷达等等爆款代步车,个个都年销几十万辆。
但是,话说回来,长期来看,大众不可能只靠一只甲壳虫活着,大众的全球化,一只甲壳虫也背不动。那么大众之后又有哪些动作?
来中国设厂的跨国车企那么多,最成功的是哪一个?当然是大众。中国贡献了大众35%以上的销量,中国设有大众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中国的公务车使用最多的也是大众的迈腾、和奥迪A6、A8;反过来,大众又是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进步的最强外部力量,没有大众,上汽、一汽也绝不会有今天的规模和品牌。
在上面,我讲了大众靠甲壳虫一款车型闯世界,那么来到市场广袤的中国,大众靠的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说说,大众和中国的彼此成就。
在我看来,大众在中国做得风生水起,主要靠三个“懂”。
第一个,是懂冒险。改革开放后,我们准备引进国际大车企,面向欧美广撒英雄帖。但是在这些大车企眼里,中国也就能生产点儿零件,根本做不了整车,过来投资大概率要打水漂。只有大众愿意尝试。他们认为,毕竟中国是10亿人口的大市场,而且汽车供应严重不足,只要能造出来,绝对不愁卖。就算是一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