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把这条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铺得更宽更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综述
思想是时代的航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这条倡议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未来的希望。自2013年秋季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这一倡议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里,中国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接近万亿美元。这些合作不仅为参与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一带一路”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原则,倡导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推动各国携手共进,走向繁荣与和平。
“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盛大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与国际贵宾们的会谈中,多次提到“一带一路”。他指出,各国应继续深化在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回顾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强调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各国经济联系。随后,他在印度尼西亚阐述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强调加强海上合作。
为什么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和大变革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加大等。
如何理解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深刻的阐释:
传承:古丝绸之路是中亚、东南亚等地经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这一历史的传承与提升。
开放:这一倡议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旨在为各国提供合作平台。
共赢:中国愿意与各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以云南磨憨为例,中老铁路的开通使得昆明到老挝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强调,要把铁路建设好,造福两国民众。
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等方面的合作,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智慧与气度。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
“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长期工程,是合作伙伴们共同的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回忆起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省长的交流,强调了技术合作的重要性。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为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以身作则,展现大国担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加强与各国的合作,推动实现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这条承载着人类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的阳光大道,越走越宽广。
在未来,中国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继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国际社会共同书写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